图片 图片 最近的梅雨季,潮湿闷热得让人喘不过气,衣服晾不干,连人都快 “发霉” 了! 更要命的是,这时候很多人贪凉猛吹空调、狂炫冷饮,不知不觉中,寒毒、湿毒、痰毒、气毒、血毒这 “五毒”,就悄悄盯上了我们的身体。 你有没有发现,自己变得特别容易疲惫,明明没做什么却浑身没劲? 肩膀、脖子僵硬得像块石头,稍微活动一下就咔咔响?舌苔又白又厚,总感觉嘴里黏糊糊的?这些,都是身体在向你发出 “阳气告急” 的求救信号! 为啥会这样?中医讲,夏季阳气外浮,我们的体表就像开了 “散热阀门”,而脏腑却处于相对虚寒的状态。 这时候,空调的寒气、冷饮的凉邪,就像一群不速之客,顺着毛孔、口鼻长驱直入,盘踞在体内。 阳气被寒湿压制,气血运行不畅,各种小毛病自然找上门来。 别慌!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 “三伏驱毒” 的智慧 —— 用好大椎穴、命门穴和至阳穴这三个 “阳气开关”,就能轻松化解五毒,把流失的阳气补回来! (戳上图,可进店)一.大椎穴:诸阳之会 大椎穴位于颈后正中,低头时最高凸起下方的凹陷处。 《针灸甲乙经》中记载,此穴为 “三阳、督脉之会”,即手三阳经、足三阳经与督脉的阳气在此汇聚,堪称阳气的 “交通枢纽”。 为什么它能驱寒? 从经络角度看,督脉总督一身阳气,而大椎穴作为阳经交汇点,就像阳气的 “中转站”。 图片 当外界寒邪入侵时,艾灸大椎穴能迅速调动全身阳气,形成抵御寒邪的 “屏障”,就像给身体穿上一件隐形的保暖衣。 现代研究也发现,艾灸大椎穴可调节人体白细胞的活性,增强免疫系统对病毒、细菌的识别与清除能力,这便是它预防感冒的科学依据。 日常我们可以把单联镂空艾灸罐绑在大椎穴,以艾草的热力推动阳气运行,驱散体表寒毒 图片 二.命门穴:生命之火 命门穴在腰部,后正中线上,肚脐的正后方。 《难经》中提到 “命门者,诸神精之所舍,原气之所系也”,将其视为人体先天元气的发源地,就像身体里永不熄灭的 “小火炉”。 肾阳是人体阳气的根本,而命门穴正是肾阳的 “开关”。 手脚冰凉、腰膝酸软,是因为肾阳不足,无法温煦四肢与腰膝;夜尿频多,则是肾阳虚弱,膀胱气化功能失常。 刺激命门穴,就像给小火炉添了一把柴,能直接激发肾阳,推动气血运行至全身。 图片 肾阳充足后,不仅能温暖四肢、强健腰膝,还能恢复膀胱的正常开合功能,从根源上改善上述症状。 日常保健可采用2个方法: 1. “擦命门法”:双手搓热后,将掌心贴于命门穴,上下快速摩擦 50 - 100 次,以局部发热、有温热感渗透进体内为宜; 图片 2.晚上睡前,把自发热艾灸贴,贴在命门穴,每次可以自发热艾灸4-6小时,让阳气缓缓滋养全身。 图片 三.至阳穴:阳气枢纽 至阳穴在背部,后正中线上,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。 《针灸大成》称其为 “阳气从此而盛”,它正处于人体背部的中段,就像督脉阳气传输的 “中央枢纽”,承上启下,调节着全身阳气的分布。 为什么它能排毒? 中医认为,痰毒、气毒、血毒的形成,多与脏腑功能失调、阳气运行不畅有关。 至阳穴往上有肝胆,往下有脾胃,刺激此穴可调节脾胃运化功能,促进水湿代谢,减少痰浊生成; 同时,它还能疏通肝胆之气,使气机顺畅,推动气血运行,从而化解气毒与血毒。 图片 不过要注意,艾灸后如果感觉上火,可以喝杯绿豆汤或酸梅汤滋阴降火。 小孩阳气旺盛,不建议大火力艾灸,比如直径7cm的粗艾条,就不适合孩子。 一年中补阳气的黄金期,千万别错过!巧用大椎、命门、至阳这三穴,把五毒赶出去,让阳气稳稳扎根在身体里。 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 |